井底望天:普遍二孩政策与中国的养老
2016-02-15 11:47:14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由来

 

中国网10月29日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允许普遍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大家早!别告诉我,其他人都在忙着造人哈,呵呵。

最近有舆论开始反攻,把计生委拎出来拷打。但要全面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需要阅读两本书:

第一本是英国思想家马尔萨斯的《人口学原理》,基本上就是人口增长不受控制,导致地球资源不够这种思路。当然有些人采取限制人口策略,就是要把所谓垃圾人口的增长率降下来,比如根据种族,像以色列那种,你是黑犹太人(资讯链接),就绝育算了;或者你是农村人,太穷,别生了。

第二本就是中国的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他觉得人口多,消费多,投资少,无法积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这种想法当然就是只把人看作社会机器的零件,确实没有人性和人权这种关怀。

《新人口论》受到毛主席的挑战——因为毛主席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越多,越有利于经济发展。这种思想是很好玩的,和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对人口增长看法一致。因为西方的新自由主义信徒们,迷信市场到了相信上帝的地步,所以你啥人口多,都是市场(上帝)可以解决的,人家是万能的,你懂不懂?毛主席的人定胜天、主观能动性出来的精神原子弹,也是万能的,所以人口不是问题哈。

从某种角度来讲,毛主席的观点,和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在人口问题上都是正确的,就是不需要人为去干预,而是 让自然的力量来调节。

最后,人口增长问题出了一个人口论者都没有想到的变数——就是人们富了,有钱了,不生了,说孩子养不起;但在农村,人们很穷,没钱,所以养得起,可以多生——有钱的养不起孩子,没钱的多养孩子,也蛮荒唐的。

在1979年后,中国政府接受了马寅初的理论。但是马寅初只有定性,没有定量,所以在人口控制政策上无法落实。因为你只有定性的看法,只能进行宣传和鼓励,而无法进行定量政策控制。这个时候就出来一个同学,叫做田雪原,搞了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得出结论,就是如果中国要在2000年控制人口到12亿,那么出生率,必须控制在1.7。

这个1.7就是一个麻烦,因为不是一个整数——谁可以生1,谁可以生2,然后平均到1.7?其实如果当时田同学调整一下模型,说我需要2,就行了。反正数学模型,大家都是拍脑袋一把,干嘛那么认真呢?如果当时决定在2的话,那么中国当时的计划生育,就是每家生二胎,而不是后来宁严勿松的一胎化。如果当时控制不让人生三胎,但是让人生二胎,估计后来出现的所有的强行堕胎、强制结扎、扒房子啥的,估计大部分都不会发生了——这个算是学者的迂腐,加上中国基层官员的激进,造成的恶果。

带头搞一胎化的,也是我们可爱的山东同学(历次政治运动从来都是带头的),从荣成县的一帮农民向全县农民倡议——我们农民只生一胎,结果各地纷纷仿效,就被陈慕华主持的计生委采纳,成为了一胎化国策。

当然后来其实就是农村人还是生,城里人不生,所以最后平均下来,是1,还是2,只有鬼知道了。

反正一个庞大的计生委官僚体系,全部靠罚款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