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惨死的中国军人和无辜平民高达3千多万,但这种巨大的牺牲并不是徒劳无益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儿孙才得以见证象征中国重生的胜利阅兵,得以见证中国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
日本知名视频网站niconico还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全程直播9·3阅兵,有超过8万人观看了直播,成为外国看直播最多的国家。
这种高度关注的背后是中日之间纠缠不清的历史与现实恩怨,在稍早前的分析中,笔者注意到日本媒体在整个8月报道中国大阅兵时,反复使用“抗日戦勝”一词。这突显出了日本媒体在刻意弱化中国大阅兵“反法西斯”主题的同时,着重向日本民众诱导、渲染所谓“中国打压日本、恫吓日本”的气氛。虽然大众媒体不能直接决定人们去怎样思考,但是它却可以为人们设定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笔者注意到日本媒体对于9月3日大阅兵的报道,其议题设置主要集中在中日韩关系与军事武器。一方面是对中国现代军事实力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希望从中找出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信号。
军事武器:似乎暗示要将美国从亚洲秩序中赶出
根据日本保守派报纸代表产经新闻4日的报道,在3日中国大阅兵中共有12000名解放军参加,约200架战斗机和超过500件军事装备被展出。记者高口康泰在Newsweek日本版网站上发表文章评论到,“超过80%的军事装备是首次披露……相信最高兴的是那些‘军事迷’了。”
虽然不知道撰写稿件的记者中是否也有军事迷,但纵观各大新闻机构的报道不难看出,日本媒体对中国军事装备的关注度极高,几乎所有报道中均有不同程度是涉及。比如,每日新闻在4日《中俄:夸耀战胜国,抗日70年外交,强化经济合作,普京对抗欧美制裁》的报道中详细介绍了这次阅兵中登场的军事装备,并介绍“射程覆盖全美国的洲际导弹‘东风-5B’和被称为‘航母杀手’的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1D以及歼15舰载战斗机均是首次公开。”
首次亮相的东风-26
日本经济新闻在4日的报道中也有写道,“中国在3日的阅兵式中公开了超过500种军事武器。值得注意的是牵制美军海洋活动的导弹,这从装备层面证明了习近平主席的‘海洋强国’战略……首次公开的东风-26射程在5000公里以上,能够覆盖整个南海和关岛美军基地。而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该导弹还可作为反舰导弹使用,可以说在围绕南海主权问题上,具有牵制美军的浓厚色彩。”
对于中国军事武器的首次登场,朝日新闻在4日《中国,紧盯美国的最新兵器》报道中写道,“支持其他国家无法接近中国周边领土、领空的导弹也被公开。比如,攻击范围涵盖以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为开端,从冲绳到台湾、菲律宾的第1列岛线的东风16导弹和东风26导弹。”同时,朝日新闻还采访了军事专家、东京财团的小原凡司。小原认为,“轰炸机H6K的飞行距离是8000公里,作战半径是3500公里。搭载射程约2500公里的巡航导弹,完全可以压制关岛美军基地……在反舰导弹方面,被称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D、能够完全覆盖日本的中距离弹道导弹东风-26都被公开披露了……使得美国在西太平洋和亚洲的活动受到限制。”
读卖新闻在4日的社论《抗日战争胜利70年,习内外彰显军事实力》指出,“阅兵式中,约1万2千人参加。最新的战斗机、军用飞机约200架,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等国产武器相继登场。可称之为历史上最大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射程覆盖美国本土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似乎暗示要将美国从亚洲秩序中赶出”。
除了报纸的报道外,3日当晚NHK的News7(类似中国的新闻联播)、News Watch9、朝日电视台的报道站(報道ステーション)等新闻节目也在报道中对阅兵式中亮相的武器装备有不同程度的特写、报道。
相较于军事武器,日本媒体对于中国将裁军30万的报道则着墨不多,尽管也都有提及。这从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9月3日晚报头版的新闻标题可见一斑。朝日新闻当天晚报的主副标题是《习主席削减兵力30万 中国胜利70年仪式强调重视和平》,与之相对,日本经济新闻的主副标题是《习政权夸耀富强中国 日美欧首脑缺席 削减人民解放军30万人》。
从日本媒体围绕中国此次大阅兵的报道不难看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这样的纪念主题并没有通过报道进入日本的社会舆论中。相反,一些由媒体设定的议题却左右了日本民众的认知。不过,好在并不是所有的媒体机构都是如此,至少民众可以通过视频网站niconico看直播,那是个没有经过加工的阅兵式,希望日本民众也能通过观看直播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