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前耻!大批欧洲航天员苦练汉语,盼望搭乘神舟飞船上天
2018-10-06 08:10:44





日前,在德国不莱梅举行的第69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航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明星”,大批“长征”系列火箭新品、宇宙飞船、空间站模型都悉数亮相,此外还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火星探测器项目都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天部门同时宣布,将在未来发射的嫦娥6号探月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预留10公斤的载荷,以进行各种科学试验,除此之外,还欢迎世界各国深度参与中国未来的空间站项目,以替代即将退役的国际空间站。




据报道,为了在“后国际空间站时代”继续维持太空科研项目,欧洲宇航局正在准备和中国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度合作,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大批欧洲宇航员正在学习汉语,准备在未来在太空和中国宇航员合作,欧洲航天局(ESA)总干事扬-沃纳周四在德国接受采访时表示,欧空局非常愿意参与中国的太空探索项目,并透露有多名宇航员正在和中方进行合作,准备参与到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中,而美方对此态度显然十分复杂,但是却无法阻止欧洲合作伙伴投奔中国空间站。


据报道,欧洲航天局由23个欧盟成员国组成,从2015年以来,欧洲一直在向中国派遣宇航员进行培训,许多欧洲的宇航员正在刻苦学习汉语,包括德国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他在过去6年中一直在学习汉语,已经能使用中文较为流利的对话,除了他之外,还有来自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宇航员也在学习汉语,毛雷尔表示,他的最大梦想就是成为首位搭乘神舟飞船抵达中国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预计中国新的空间站将在2022年投入运行


由于美国禁止中国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以防止所谓的“技术流失”,中国只能独自建造了本国的空间站,和美方处处设防的态度相比,中方近年来向国际合作伙伴开放了一度非常神秘的载人航天项目,并邀请各国参与空间站计划,而现在世界各国对我国空间站的积极态度也让人感到一雪前耻。为了建造规模直逼国际空间站的天宫太空站,中国投入巨大资源进行技术攻关。航天专家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航天大国,航天研究是关乎未来的关键技术,未来将收获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