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秋天最美,新加坡的小李又见到了这里的蓝天。双方都是华人,还是当家子,也不必兜圈儿。中方对新方表示:我是你的最大贸易伙伴,你是我的最大外资来源国,我愿意把“带路倡议”与你的发展战略更好对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水平。“海外探客”认为,这个表态的实际意思可能是:过去的事可以翻篇了,只要你不装,咱们还是好朋友,有发财的事绝对会带上你。
当然,友谊的肥料是黄金。既然来谈合作,就要有实际的成果。2017年底,连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的350公里高铁线路将进行公开招标,日本是个劲敌。东亚大国把话挑明了:我们家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性尽可放心,性价比最高,希望新加坡支持中企参与新马高铁项目。“超级推销员”的名头不是白叫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力的支撑与日渐提升的自信。
新加坡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声称“中国高铁技术已经足够成熟,成为走出去战略的底气。2016年签署了180亿美元的协议。在将近10年时间里,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惊人的2.2万公里,正点率近乎完美,这也让乘客人数年均增长30%,预计2017年选择高铁的乘客将达近8亿人次。很多人认为本国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日本,以复兴号为例,最快时速达到400公里,运营时速将普遍提升到350公里。不仅日本新干线和法国高速列车TGV相形见绌,在覆盖率、频率和运营时间方面,连航空公司都很难竞争。”
论修建高铁的经验,日本并无什么优势。中企拥有在高寒、高原、热带等各种条件下设计施工的能力。世界第一条环岛高铁就建在海南,是世界最长的“热带高铁”,全长约653公里。全线将架桥150多座、开隧13条,未来将形成“三小时交通圈”,串联起12个市县,还将实现4G全覆盖。对东南亚来说,海南高铁的成功是最好的说明书。在防台风、防侵蚀、防高温高湿、防雷击、环保选线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这就是马来西亚方面在“马新高铁”和“马泰高铁”的招标上更倾向中企的原因。
如今新加坡的态度也很重要。李-显龙自然清楚手里这张牌的分量,因此玩起了欲擒故纵。他的话说得比较圆滑:愿意开展“南向通道”建设,加快两国自贸区谈判,加强金融、航空、信息技术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最后才提了一句“欢迎中企参与新马铁路项目。”探客认为可以这么理解,前面说的一套都是条件,无非是要求中方确保新加坡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确保新加坡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不被动摇,确保贸易的优先位置,然后才触及高铁招标一事。
作为客人,李-显龙当然也要恭维一下主人,他坦承曾至少2次坐过中国高铁,一次从长沙到武汉,一次从广州到深圳。他用“非常方便、很平稳、很舒服”这10个字来赞赏。需要注意的是,长沙到武汉的距离恰好接近350公里,与吉隆坡到新加坡的距离差不多,这才是一次实地考察。新加坡方面最后留了一个尾巴:“希望中企拿出高质量的方案,我们会给予客观且严肃的考评。”
这一番表态恐怕会让日本方面感到紧张。而就在8月28日,日本国土交通相还跑到新加坡召开研讨会,向新方介绍新干线的优势。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样是日方主打的招牌,除此之外还着力强调新干线能够与新加坡现有交通网实现整合。不过,让日方最为担心的是,无论是在新加坡建设新干线试验系统还是合作进行高铁设计与实施政策,都遇到了挫折。这是不是已经预示日本提前出局?目前来看有这个趋势,但最后结果怎么样也不好说。
日方除了在媒体宣传上占有一定优势外,肯定还要打“感情牌”。如果论起私交,恐怕李氏家族更倾向安倍。2015年3月,安倍在百忙之中(29日清晨启程,30日凌晨返回)亲自参加了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葬礼,而非派出前首相等作为代表,显示出对新加坡的重视和对李氏家族的尊重。而在3月24日,安倍还亲临新加坡驻日本大使馆,给予李-光耀极高的评价,称其是“亚洲最伟大领袖之一”。
而在安倍的战略诱惑下,李-显龙也曾一度迷失。2016年是日本与新加坡建交50周年,他也上蹿下跳,支持“非法仲裁”,支持“推动TPP早日生效”,协助安倍向美方喊话。就在一年前,他还在日本略带威胁与恐吓地声称“新加坡将与马来西亚共同确保招标程序严谨、客观和高水平。”仿佛担心谁会破坏新马双方的招标程序,这可以看做是向日方的倾斜。
在李-显龙访问日本期间,安倍还搬出了明仁倭皇夫妇,让这对吉祥物在皇居御所设午宴招待小李夫妇。为了拉近感情,日方还为李-光耀颁发一等“桐花大绶章”,由他的长子代为接受,以体现两国之间的友好。
因此绝不能轻视日方的争取工作,毕竟日本这个国家品牌在东南亚已经根深蒂固,基本就是高质量、高安全性、高品质的代名词。而为了破坏中方在东南亚的布局,日方也很有可能使出绝招:近乎于倒贴的长期低息贷款。安倍给予印度方面最长还款期达到65年的贷款就是必杀技。再者,尽管马方倾向于中企的高铁,但为了杀价,也肯定会与新加坡联手,也肯定欢迎安倍搅局。虽然成功的把握在增大,但也要注意,揽到瓷器活,保证金刚钻。质量与成本控制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民情,以及提防等着看笑话的日方。
不能轻信新加坡的“示弱”。李-显龙不久前自嘲“新加坡人已经成了乡巴佬”,其实这只是危机感的外铄。以新加坡的发达程度,电子支付这点技术根本不是难度,很快就能迎头赶上。新加坡人最大的优势是“船小好调头”,能够迅速修正错误,改变航向。新加坡人见惯了大场面,对暂时的困难与难题并不发憷。早在2015年,新加坡就已经提出了“智慧国家2025计划”,与莫迪的“印度制造2025”相比,这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如今变低调的新加坡依然不能让人掉以轻心。从遏华到亲华,新加坡在1年之内就完成大变脸和战略转移及调整,李-显龙在访美之前先访华,可见已经给足了面子,也是对日本的“背叛”。安倍肯定会感到不爽,甚至可能会“哭晕”。不过这也预示着,如果再有冲突,新加坡从亲华到遏华的转变也会非常快。无法苛责小李,不择手段牟取国家利益本来就是政客的使命,对任何国家都一样。(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创稿件。想看新闻背后的内幕?敬请关注donatehour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