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mz:搞战略轰炸机要以超音速巡航+隐形为起点了
2016-01-19 10:17:31



Youtube: 强势回归的“先锋”军团 - 空降兵机降取代伞降成为美军“独宠”
    评:和空降战车相比,能用运输机投放的空降武装直升机可能对空降兵的作用更大。因为空降战车和武装直升机在对付硬目标能力上相差很悬殊。而且武装直升机可以从空中掌握战场态势。空降武装直升机虽然和空降战车不是替代关系,但值得投入更多的资源去攻关和发展。空降武直的主要难点在于空投时的飞行状态转换。能将旋翼和尾桨折叠塞进运输机的直升机很多,但目前还没有可以直接从运输机投放、在空中展开切换到旋翼飞行状态的直升机。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先用伞降投放后,进入垂直降落状态。然后用降落伞牵引旋翼展开。展开机构的动力来自降落伞的牵引索,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展开装置的结构,提高可靠性。旋翼的桨毂大致是直升机的重心位置,而且强度也足够满足需要,降落伞基本上也只能固定在这个位置。直升机在展开旋翼之前要启动发动机。因为一旦进入旋翼下坠状态,如果发现发动机不能启动就很难跳伞了。降落伞牵引旋翼展开后就自动脱落,直升机靠风车启动旋翼,用旋翼减速下坠。旋翼达到一定转速后接通发动机进入主动旋转飞行状态。有了这套系统,武装直升机可以伴随伞降部队直接深入敌后空降场,可以大幅提高任务的成功率。说出“空降台北”,就说明对空降作战这种作战方式缺乏基本概念。现实中的空降兵是个避实击虚的兵种,不能像这样把空降兵往重兵把守的核心阵地里扔。(怎么看空降兵都过时了,火力太差了,而且深入敌后,风险极大,除非交战双方差距很大。空降台北发动正规战是不可能,发动一次斩首应该没问题吧。)您一边说空降兵过时,一边说要空降台北斩首。哪一边才是您的观点? 特种兵、侦察兵的火力比空降兵更差,是不是也过时了?火力是衡量兵种是否过时的唯一标准么?空降兵从来就不是或者不应该是深入敌后的兵种。历史上空降兵的几次著名的失败都是因为跨度纵深太大,在空降兵耗尽之前地面部队没有接应上造成的(比如著名的Marcket Garden行动)。具体到仙岛问题,空降兵很适合用来确保距离海岸比较近的机场和桥梁。并不适合旧总督府或者衡指那样有大纵深和重兵把守的目标。斩首总督府就不会是小规模空降。兵力少了拿不下这样有重兵把守的目标。找个离海岸比较近的机场,用空降兵控制周围的桥梁路口,保护机场设施以备下一阶段机降倒是比较可行的战术。不过这也不回是小规模的行动。(干嘛非要等200架运20,要想打的话两年内就打了,不想打那就再搁置几年。)我的外公外婆、母亲、两个婶婶、一个孩子的母亲都是您所说的“台湾同胞”。按照血缘,我也算是半个“台湾同胞”吧。血糖比较低的时候,台湾同胞的平均智商会有所提高的。咱姐夫在福建工作过,对台湾同胞很了解,知道他们的痛处和短处。至于历史定位问题,开局、中盘的地位不亚于收官的。骂大陆就能挽救政治经济希腊化?反正台湾病(日本病的台湾亚种)的解药在老共手里,爱骂就让人家骂去吧。老共被骂一骂会更健康。发展到东方瑞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发展成东方希腊却很快。有蔡英文同志在台湾当高级卧底,可能有四年就差不多了。国台办的作用只是个接口(interface port),制定政策的另有高人。网上那些骂国台办的,多半是伸手踮脚都够不到门槛上缘的主,何谈登堂入室。(以后印度会崛起,台湾去和印度联手反制中国大陆就好了。中国大陆一来人口崩盘二来四面树敌,没前途的.)“台湾去和印度联手反制中国大陆就好了”?神敌无所惧,猪友几多愁。神友不可遇,猪敌更难求。可惜台湾当局即便是蔡英文同志上台也未必会愚蠢到这个境界。中印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只有一个偏执的大工业党带领若干民主党派,而印度是两三个大党和一千七百多个中小党派。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基本上是按照树状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高歌猛进,印度基本上是在做电泳环境下的约束性布朗运动。台湾对大陆货贸变逆差可能性不大。因为台湾对大陆顺差是总顺差的三倍。只要对大陆顺差减少3百亿左右,台湾就会出现贸易赤字。现在还没到收官的时候,所以不会下手这么重。等M党上台之后慢慢来吧。用经济手段来强化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是一项长期战略,和岛内那点茶壶里的风暴没什么太大关系。( L叔看台湾的选举,绿营全面执政后,绿党大可以维持表面上的现状,实际操作中扩大去中国化,这会不会让两岸同胞更加离心离德,互相之间更无认同感?那潜在的问题就更多了。)绿营执政当然会有很多负面作用。但绿营对台湾经济、军事实力的釜底抽薪作用是难以替代的。权衡利弊,还是让绿营执政几年比较有利。(“如果因梧桐台湾而导致国际制裁,打断中国极其宝贵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为前提。如果台湾“同胞”果真无反抗之心,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中国连联合国军都敢打,会怕制裁?而且,谁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台湾制裁中国?英、法、俄、美?这四家不制裁,其余的一百八十多国能有几个出来制裁中国?制裁能“打断中国极其宝贵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是自己创造的,无法打断。硬要打断,最后被打断的还不知道是谁的、什么呢。台湾同胞有心没心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两岸的形势发展已经完全不受岛内势力控制了。虽然岛内还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做不规则的布朗运动。但有《反分裂法》这个大容器在,岛内的状态参数是很容易控制的。50年代中国在全球贸易和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制裁、封锁中国只有政治上的意义。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和贸易国。制裁中国的结果说不好是在制裁谁。也许制裁对中国还没怎样,G20里已经有一多半鸡飞狗跳了。您这个“中国今晚就打过去吧, 反正也没有其他国家势力会管。还等什么?”的想法颇有仙岛风情啊。有没有外国势力干预从来就不是决定解决仙岛问题时机、方式的主要因素。何时、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只是一个单纯的成本-收益问题,即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仙岛问题上,时间也是一种投资。解决仙岛问题的时间稍微向后推一推,有利于降低成本。您这个“并因此有动力扶持越南印度为替代 ”也颇有后现代芝加哥学派风格。如果能扶持越南、印度替代中国,人家早十几年干什么去了?中国拥有全球一半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光这一条怎么个替代法?越南本身的理工科教育体系比不上中国二线地级市。印度则勉强和中国的二线省份持平。放几亿留学生去欧美澳深造?人才跟不上,在工业和贸易上替代中国就是无米之炊。中国的发展机遇历来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外人怎么折腾又能耐我何?等中国的增长率低于5%的时候,周边国家和另外19个G20国家的增长率已经不知道跌到负几%了。谁怕谁?印度虽然人口和中国接近,但能胜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人口不足中国的五分之一。越南是个小国,人口还没有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多呢。拿这两个国家来替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不是最近十年二十年能做到的。要替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亚非拉和东欧的产业、物流大整合。您看看现在地球上谁有这能力?美联储加不加息主要看通胀和就业。不过最近的通胀如果扣除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因素是涨幅很大的。尤其是房租等非实体商品的价格。如果再不加息,明年加息的幅度就会更大。陡峭的加息曲线会引起金融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中国的制造业部门里找个把综合成本达到美国的96%的项目并不难。但即便是这样的项目,在美国制造相对于中国产品有没有竞争力是另外一回事。日本就有很多有成本竞争力的产业被边缘化甚至挤垮。比如液晶面板和半导体之类的。美国的汽车工业成本和中国不相上下,但现在GM要从上海进口汽车投入北美市场。现在的美国经济是在低油价、量宽和低利率环境下得到的低通胀和低失业率。一旦油价反弹,量宽退场、加息三个因素叠加,还能否维持现在的增长率就很难说了。就像一个插着点滴、气管切开插管和插着鼻饲管的非健康人能维持血压、心率和呼吸能维持正常值(的下限)。拔管之后能否维持还很难说。印度只有两到三亿人参与现代的经济生活。其余的十亿多人过的基本上是自然经济生活。您提到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中毕业/嗣业生总数中升入高等教育机关的比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这个统计的相关性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是接受过中等教育的劳动人口。印度政府公布的识字率只有74% ,但实际可能更低。有些国际组织在印度的调查发现即便是在印度的大城市,成年男性的识字率都可能不到50%。女性和学龄儿童的识字率就只有天知道了。这样的基础教育水平是很难支撑现代工业的。即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至少需要九年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各产业部门的劳动力构成比和人口的经济状态并不完全重合。通常第一产业部门劳动力的家庭规模会比较大。而且印度还有大约两到三亿人口未列入人口统计(因为没有准确的住址和联系方式),这部分人口是靠抽样估算来调查的。这部分人口中的大部分没有从事任何产业分类系统内的工作(比如乞讨等废旧物收集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定期地从事农业、矿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短期工作,很难准确地归在特定的产业部门。大部分跨国公司和投行对印度市场的调查报告都说明这个国家只有两到三亿的货币化消费市场规模。在第二产业劳动力人口基数上也差不多是这个规模。这些调查报告大多是委托印度当地调查公司做的,实际情况可能更糟。这个基本状况可以解释为什么印度的人力成本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但却没有出现跨国企业大举投资印度的现象。从投资和消费市场的角度看,印度只是个两三亿人口的国家。虽然这个规模也不算小,但很难和中国相提并论。您之前提到的“印度光是11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25%”基本不可信。因为全球平均的GER也只有26%。您可能落掉一个“将” 字。印度目前的官方GER数据是19%。不过即便是这个数字也非常可疑。而且即便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印度学生毕业后也未必都能流入本国的劳动力市场。其中很多人选择移民到西方国家。因为很多印度大学生毕业后在国内不易找到本专业的工作机会。如果您认为印度适合投资,您可以去试试。我的公司已经尝试过了。前几年我们还派了一个年轻人去印度钦奈和一家印度公司合作了半年。他回来之后的报告上说这个国家至少十五年不适合投资。公司最后只好放弃在印度设代工部门的计划。他的报告中还提到,如果新录用的员工是某个主管的同乡或者经常和某个老员工用家乡语言交头接耳,他的履历和学位证书就有必要进一步复核。他当时的很多印度同事实际上并没有从事我们这个专业的实际资质,一个项目组里可能只有少半人在工作,大半同事可能只是在“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当地员工的时间和品管观念也与日本或者美国的同业大相径庭。他认为我们这样的外国公司没有能力甄别应聘者的实际资质和管理印度籍员工的能力,所以不推荐我们在那里设部门或者子公司。这个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大可信。因为印度2014年的统计数字也只有19%。2011年达到25%的可能性不大。您引用的这段可能是印度人最拿手的PPT计划上的。印度政府还提出过在2020年要达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呢。业界对这个目标基本上不抱什么希望。印度的高等教育也没有 “一年五六百万”。您这个数字差不多相当于印度的高校在校生总数了。印度的全部高等教育学位持有者也不过三千多万,怎么可能一年收“五六百万”大学生呢?难道印度的高等教育学位持有者都是最近六年里培养出来的?您要是这么看好印度,您可以去印度投资。比如把在国内的房子车子卖了去印度投资。我可没有这么大的勇气去印度投资实体经济部门。因为我要对董事会、股东和合作方负责。我们这样的中小零碎企业也没法和人家跨国的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人家有能力吸收投资印度的风险,我们没有。我们甚至弄不清印度的合作方拿出的资料上的指标和规模是他们已经达到的还是将要达到的。这种合作如何能进行下去?和语言、民族、种性隔阂之类的小问题相比,纪律性、质量观念、劳动积极性、执行力等问题才是印度朋友在工业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Youtube: 中国社会不平等趋势扩大:1%家庭占全国1/3财产
    评:1%的家庭占1/3的财产”这个数字本身倒没什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是个比较好的数字。假设1/3和2/3两个收入群体内部的收入是完全平均的,整体的Gini系数的下限是32%。在自由工业化市场化的经济体中,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三四成的财产不是什么很特别的事情。后面这个“ 中国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12年就达到了0.73”就比较费解了。不太清楚这个“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的统计口径是什么。(股票的事想必你也知道了,今年咱们能挺过这一难吗?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怎么样,会不会有大萧条的出现?今年很悲观呀。个人私事问下,BDI指数破底,我父亲是从事航运业的,这行是否也要进入长冬了?)股票怎么了?不就是触发了几次熔断机制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又没跌破历史低点。如果中国挺不过去,G20中的另外十九个恐怕也没有几个能苟免的。不知令尊从市航运业多少年了。他老人家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航运业景气循环么?(中国的外汇去年一年从4万多亿减到33000亿美刀,人民币还是大跌。而且老美去年12月非农就业数据及其亮丽,欧美各国的pmi普遍在52以上,光看数据的话都在经济回暖阶段。而中国12月的pmi再创新低,进出口双双同比大降,外汇减少1200亿。感觉现在的经济状况相当不乐观呀。)打个喷嚏就当病危的征兆?(攒着那么多外储不如投资出去买油买矿开银行。另外老美的非农数据是加工过的。)要买什么只能明修栈道。连国内的职业喷子都发现了左右光明使者、紫白金青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要从陈仓渡河恐怕就彻底歇菜了。另外,统计学(尤其是设计统计口径的技术)也是高科技,也能创造GDP和GDP增长率的。我们这些落后国家的凡夫俗子理解不了那么高端的科技,所以还是不要乱说比较好。(去年中国削减的外汇却并没有买油买矿开银行吧,而是在离岸市场买抛出来的人民币拉升人民币,但软妹币依然大跌了。米国把数据加工那么好看是为了什么?难道因为今年大选?)说人民币“跌了”之前先要弄明白人民币对什么货币跌了。人民币指数(也就是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上涨的,只是对美元跌了而已。人民币本来就是要和美元脱钩而盯住一篮子货币。而且外汇储备余额下降也不是什么问题。这恐怕就是人行的目的。加入SDR之后,人民币本身就成了硬通货,不需要这么多外汇储备了。至于人家老米的数据为什么加工得这么亮眼,也很简单,人家是要收割了。就业和CPI两个数字不弄得好看一些,没法升息。不升息就很难把资本从其他市场抽回本土创造收割的资金面环境。和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国货币的跌幅相比,人民币对欧日元的那点波动基本上在误差范围之内。和那些跌得很惨的货币不同,人民币是主动下调。前者更像是被人推下坑去。两者有本质不同。无视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谈就业率就是在耍流氓。(虽然L叔您评论过郎咸平其人,今天不小心听到他在宝钢的内部讲座,大谈末日之兆,什么工业萧条,暴动四起之类的。最后得出只有英国和日本的纪律才能强国的结论,简直能和某个殖民三百年的论断相提并论。我就搞不懂了,就这么个B到现在还在被国内这里捧,那里吹,还能到国企内部给高管讲课,难道国企吃错药了吗?)航运业的景气本质上要受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不来,BDI就不会有起色。而且没有“BDI指数”这个叫法。因为BDI里的I就是Index的缩写。航运业要复苏,前提是油价等大宗商品复苏。大概俄罗斯摊上的那两大摊子不消停下来,油价不会有起色。油价不反弹,其他大宗商品也好不到哪去。这些资源型商品价格起不来,相应的经济体购买力也起不来,贸易整体就不会有起色。航运业的两大主力-干散货和集装箱都会跟着趴下。什么时候能摆脱这个困境,就看普大帝的能耐了。无论他撑下来还是跪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郎教授基本上算曲艺界的人士,有人请他老人家去热闹一下也很正常。就像说相声,照本宣科当然忽悠不住观众,必须来点刺激的(参见某云社的作品)。如果跟着主旋律讲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一带一路之类的,谁还会捧场?人家直接去看新闻联播或者经济半小时就好了。(在下也有二事不明,请指教。1.个人是反腐的极力倡导者,说实话我是老王的粉丝,我很赞同他的制度性防腐措施,但是个人感觉某种程度上确实抑制了人才向政府流通性。换个角度来说,美国现在糟糕的政治局势也是因为大量的精英流向高新技术产业,诸如硅谷等地,造成人才断层引起的。尽管现在试推行薪金等级制度,尽量维持技术官僚的规模。实际上贪污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公务员上升渠道太过于狭窄,每个层级都是几万比一的上升比例,造成升职无望的技术官僚不满于收入现状,最后大肆进行权力寻租。但是貌似基层执行的非常不好,所谓的养廉钱并没有很合理的构筑好制度。另外一方面,党建虽然再做,但是貌似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考核制度,大家还是去听听讲座,回头该干嘛还是干嘛。相反制度上的跟不上,仅仅是反腐,正在造成政府行政能力的下降。虽然便民措施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基层官员的素质下降看来是已经无可避免了。所以我现在反而觉得反腐形势更加严峻了,因为制度断层太过于严重。2.最近英国开始继续其传统的骑墙动作,不足为奇,只是很好奇这次中国为什么没有对阿根廷军售的敏感新闻传出,捏一捏英国的软肋?感觉对英国这种骑墙派时刻提醒非常有必要,就算避免太过于直接,起码可以搞一些第三方消息,刺激一下英国的神经完全可以。就算不卖飞机,搞点导弹军售或者防务交流都可以啊。3.我个人觉得德国最近的乱局貌似是某些人背后捣鬼,几千人的动乱只有几十起抢劫强奸似乎太诡异了,而且很多难民是中产阶级,受过很好的教育,花了全部家当九死一生的到达德国,真是舍弃好日子不要了非要去占那么点便宜?逻辑完全不通。这些受过很好教育的中产完全可以成为重振德国经济的中流砥柱,然而似乎某些势力从中作梗,似乎不想让德国这么舒服的吃下这颗续命丹。不知道是不是想多了。)1.文官体系的激励机制问题是个历史性和世界性的难题。如果我三言两语就能摆平,该有人给我在历史博物馆门前立碑了。这个问题难就难在没有什么简单、持续而特效的解决方法。任何解决方法都面临棘手的得失权衡折衷。那些觉得自己能对这个难度的问题能“一言以蔽之”的高人们多半是连门槛都够不着的程度,何谈登堂入室。不让这种人掌权至少在技术上是正确的。2. 中英之间的大趋势没有变,大趋势不能跟着旁枝末节起舞。阿根廷刚换人,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吧。而且中英这样大国之间的大事,也不能拿阿根廷这样犄角旮旯的小国当筹码。小动作解决不了这种级别的问题。3 您这一串“我觉得、似乎......似乎”基本上是主观臆断,看不懂您想说什么。我不是名嘴业者,没有抓空成物的特异功能。


Youtube: 冲出国门的空中“战神” - 何种机型能接替轰-6K
    评:隐形和超音速并不一定是矛盾的。至少正面隐形对外形的要求和超音速对外形的要求高度一致。超音速巡航能力可以提高打击的时效性,而且可以提高突防能力和逃命能力,至少对战斗轰炸机是有重要意义的。至少重要性不亚于隐形能力。不过最大马赫数的确不那么重要了。设法提高超音速巡航速度可能更重要一些。可以发展涡扇/涡喷并联自适应推进系统。用一台涡扇和一台涡喷并联。亚音速的时候以涡扇为主。跨/超音速时启动涡喷。进气道根据空速来调节二元激波板来调节两者的进气流量和流速。马赫数越高,涡喷的流量越大,涡扇的流量越小。涡扇可以靠激波板分流来减少进气量(本质上是降低流速),来缓解超音速是风扇的风车效应。另外,轰炸机超音速化如果能在加上导弹高超音速化,对典型的反介入作战的效果会有几何级数式的飞跃。隐形且超巡的平台发射有一定正面隐形性能的高超音速导弹,至少未来三十年的反导系统系统都很难应付。喷扇并联,两者都做功,只是不同马赫数的做功比例不同而已。就等于两台孤立的发动机,一台涡扇,一台涡喷,前者在亚音速包线内效率比较高,后者在超音速包线内效率比较高。我只是用进气道结构根据马赫数来分配两者的气流而已。超音速时,气流更多地分配给涡喷。涡扇这边的流量减少了,可以改善工作条件。比如靠激波板或者蚌壳之类的结构获得亚音速气流来改善风扇的工况。并联变循环也是变循环的一种。不过我的方案并不是纯粹的并联变循环。因为两台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在做功。只是做功的比重不同而已。利用不同工况下,两台发动机的进气特性不同来提高总效率。纯飞翼布局的控制问题在20年前或许是个难题,拿到今天不算什么。如果选择飞翼布局,多半就不会再用V形尾翼了。飞翼的控制难点主要集中在俯仰和偏航两个轴。自从发明了S形翼形之后,俯仰安定性问题已经不算什么大问题了。这种翼形的压力中心随迎角的变化率和普通翼形相反,在一定范围内有天然的俯仰安定性。偏航稳定性主要靠主动控制技术控制阻力板来解决。单纯从控制模型上看,只是一个有非线性干扰因素的二节或者柔性倒立摆问题。2000年之后恐怕这个水平的研究已经沦落到本科毕业论文的级别了吧。要拿硕士学位,恐怕至少要三节棍以上,而且还要加上点弱伺服功率、柔性杆、自然风干扰之类的噱头才有可能通过答辩。现在要搞战略轰炸机大概要以超音速巡航+隐形为起点了。


Youtube: 逆势而起的美国陆基“核拳” - 新型核弹即将出炉
    评:潜射弹道导弹在核打击下的存活率最高。可以造一批廉价的常规弹道潜艇。利用成熟的常规潜艇设计和成品。延长围壳,装五到六枚导弹即可。最大潜深有一百米即可。如果能大幅降低造价,50米也可以接受。最大航速有12到15节足矣,大部分时间会以两三节的低速活动,偶尔尾随商船和军舰航行。平时主要在安全的近海巡航。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虽然没有太平洋那么宽广,但也绝不是能用核弹犁一遍的尺度。所以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如果每艘可以携带六枚导弹,大概有八到十二艘就差不多了。(問題是現在巨浪二的射程能不能在近海發射覆蓋美國全境,關於其射程的版本,有12000km到8000km的即便12000km也不能說能覆蓋全境吧。)覆盖不了全境,能覆盖西部也能解决大问题了。因为东西海岸各有一条经济带。沿岸有很多百万级的大城市。对于城市报复战略来说,这些都是优先级很高的目标。近海巡航战略潜艇对导弹的制约相对比较少,可以很容易地提高导弹的长度和直径。如果围壳发射井还不够长,可以考虑水平巡航,竖起发射的方案。围壳前后各装两到三枚导弹。巡航时处于水平状态。发射时用液压机构竖起。这个方案导弹发射井不必穿过耐压壳体,理论上可以缩小吨位降低造价。(今天的新闻,朴槿惠呼吁中国制裁朝鲜,称韩国正在部署美国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她这是什么意思啊?金三胖搞原子弹氢弹,我记得L叔之前说过,他这是引火上身,谁也恐吓不了。而且金三胖不敢有实质性的举动,中韩美日这几国领导人应该都是心知肚明的吧。朴槿惠突然唱这一出,这是给我国难堪么?)俄罗斯如果挺过来或者垮掉,油价都会回升。油价回升会带动一连串大宗商品以及航运价格的行情。现在以老米之力,全都腾出来又能奈我何?麻烦了六十多年了,一穷二白的时候都没怕过,现在要钢有钢、要钱有钱,要肉有肉,怕甚?而且,有麻烦才能成长。新中国建国以来就麻烦不断,解决麻烦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金家的核弹的事情,还是等等看看吧。朴姐在东北亚问题上只是个配角,没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东北亚局势不会因为她的一句话发生什么太大变化。


Youtube: 科学发展 - 中国海外承建的首条高铁通车
    评:日本的新干线最小转弯半径小,而且起伏坡度大,车距小、隧道截面积小、而且用的是碎石路基,所以没有中国的高铁稳。比如京沪线上倒立一个饮料瓶可以很久不倒。在东海道、山阳、长野、东北等我做过的新干线上都不行。日本的新干线的线型不好,轨道精度比较低,所以颠簸比较大。摆式悬挂对弯道稳定性有帮助,对线路起伏和变形造成的颠簸、进隧道和错车时的气动冲击等应该没有什么效果。(L叔能不能推荐一些比较好的书籍,能够系统性地了解日本这几十年的经济政治?对这方面很有兴趣。我不懂日文。看来比较麻烦了。英文和中文都可以。)马克思为了研究俄罗斯问题,五十岁开始学俄文。您如果还年轻,学学日文吧。日本现在好歹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的。尤其在少子化、高龄化问题上,日本是全球当之无愧、舍我其谁的活体试验品。研究通缩经济、长期衰退和产业空洞化问题,日本也是理想的教材。研究日本经济需要经济史和经济学的背景知识。如果您感兴趣,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去图书馆扫架子。把经济史类的架子都扫一扫,可能扫了几层架子之后就找到感觉,知道该去读什么书了。不要指望读了某一本书就能掌握一门学问。尤其是经济学这种千军万马碾来碾去的兵家必争之地。基本上要在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至少需要八千到一万两千小时的学习时间。外语基本上只有前两门比较难学。学后面几门会掌握一些规律性的技巧,会越学越容易的。翻译世家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会很多门外语。只是在这个环境里耳濡目染,大概知道学一门新语言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罢了。每天读八千到一万字、写两到三千字,大概半年就能学会一门语言。


Youtube: 漫谈美俄军队的变革
    评:法俄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联手。再多一次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只要有共同的敌人,美俄都可能结盟。何况是法俄。在中东问题上的作为会影响俄法在欧洲的地位。中东、北非的一连串社会危机和这次巴黎事件对法国来说是战略机遇。俄罗斯的现体制是西方欲去之而后快的前两名(第一名是天朝)。如果能用低油价压垮普帝,牺牲点页岩油产业都不算什么。反正除掉普帝之后油价上来,还可以借尸还魂。(俄罗斯不是已经“改邪归正”变成民主国家了?不存在意识形态问题了,为何西方还是容不下?)乌克兰用街头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照样是符合北约标准的“民主国家” ,而且街头革命起家的寡头执政比民选总统执政时代“更民主”。中东的几个西方的铁杆盟友(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约旦)都是绝对君主制国家。中东民主化程度最高的伊朗和叙利亚反而成了打击的对象。简单地说,一个国家能否和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要看她是否容易控制。民主的强权不如绝对君主制的软弱盟友符合西方国家的标准。(这几天媒体上热炒中国买了24架苏35 ,这让我很是不解,明明中国可以自研三代半和四代机的,为什么要从俄国买苏35呢?有人说是为了发动机,也有种说法是为了苏35的机体设计,您怎么看?)如果能买到F-15E/SE,EF2000或者Rafale也应该买几架回来。人家手里的当家产品,能买来拆拆、飞飞,总会有收益的。只是24架显得稍微多了一点,四到六架比较合适。不过24架能了解苏霍伊公司的最新进展,也还算可以接受。俄罗斯在中东最大的战略利益是在叙利亚的海军基地。如果失去叙利亚这个盟友,俄罗斯今后将很难在中东发挥影响力.


(leemz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