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称,在中国继续推进其雄心勃勃的军事现代化计划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领导新成立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据路透社1月23日报道,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包括发展远洋海军、隐形战机和其他先进技术,以更好地保卫该国日益扩大的全球利益。
官方的新华社22日报道了这一委员会的成立,称该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习近平目前还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和军委联指总指挥。
报道称,中国此前称需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就像美国那样,以确保建设一支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强大武装力量。
据香港《南华早报》1月23日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领导一个新成立的委员会,预计该委员会将成为整合民用、军用投资和技术的先锋。
中共中央政治局22日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近平主持了会议。
报道称,该委员会的成立正值中国大力发展军事硬件之际,中国军方希望能更好地利用民用领域的创新、投资和生产能力。
据新华社报道,该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
军民融合也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之一。
2015年,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呼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他说,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得好,不仅产生军事效益,还会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报道称,预计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有两个主要目标:将军用技术转为民用;鼓励民间力量加入军工行业。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22日报道,习近平兼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被认为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又一个值得关注的举动。
2015年3月,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要求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时他认为,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2016年7月,中国党政军三方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进军工企业专业化重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等措施,被视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
另据台湾“中央社”1月22日报道,中共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试图化解“大炮”与“黄油”的矛盾。
“大炮”与“黄油”是经济学中的假设。“大炮”代表军费开支,“黄油”代表民用开支。如果想多拥有一些“黄油”,则必须放弃一些“大炮”;如果想得到更多“大炮”,则必须以多放弃“黄油”为代价,也就是“二者不可得兼”。
报道称,中共拉高层级设立该委员会,凸显了大陆“‘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所以才由习近平亲自“兼职”。
新华社去年刊出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的专访。姜鲁鸣表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以实现军事能力整体跃升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双赢,进而实现长期的国防安全。
他指出,一方面,只有实现军民深度融合才能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有效破解强军难题;另一方面,也只有实现军民深度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促进转型、增加就业、孵化高新技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姜鲁鸣举例说,中国船舶制造业能够超过韩国、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一,就是军民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他说,一旦国家建立了这种大的良性循环系统,就能有效化解“大炮”与“黄油”的矛盾,进而做大做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经济基础。
2016年9月24日,观众在中国科协年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展览会陕西省军民融合专题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