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显圣真君与激光大炮的深度渊源,完整版!
2025-09-07 23:47:32



全球真正实现激光类武器实战化的,无论是战术激光还是战略激光,其实至今只有神秘大国一家。内在的根本原因,至少有4大因素:第一,就是神秘大国从1961年,自家的激光器刚刚被发明开始,就在理论与未来规划上极为精准扎实,很大程度是因为钱老的高瞻远瞩。也就是瞄准了固体类激光器,是战术激光的不二之选!至于战略级激光,是同样走的固体激发的技术路线,还是二氧化碳激励等技术路线?至今不得而知。毕竟绝大多数普通人,谁也没有见过数千千瓦到上万千瓦级战略激光的本尊到底是什么模样!单纯就战术激光而言,坚决走固体类激励最简单、也是最靠谱的技术路线,可以说是到今天实现成功部署的最大选择正确。而从美国到苏联,以至于日欧等二流发达群体,虽然都是从宝石类,

图片

激光器开始起步,但很快人心不足,不断的摸索气体类激光、流体激光、光纤激光,五花八门,热闹非凡;但到了最后,都无法实现武器化。能武器化成功的第二个关键,就是稀土钕玻璃的突破。现在从几十千瓦的激光器到上千千瓦的激光炮,基本都是靠稀土钕玻璃作为核心激发体;而且已经对国外彻底断供多年,让他们抓耳挠腮也没有办法,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端稀土,尤其是重稀土,确实是神秘大国的绝对杀手锏武器,而且在未来可见的10到15年内仍然绝对无解。即使重稀土本身国外一些国家也有一定的储量,但是精炼问题根本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更不用说很快能够精炼出超级钕玻璃这个技术层次了。第三个领先的关键,就是激光材料之外的,强大工业体系的整合能力。

图片

对各种激光类武器来说,就是如何智能化的控制激光脉冲的发射,另外还有如何更稳定的瞄准目标精确射击,这方面则需要高精度的顶级陀螺仪。激光作为精确打击的武器出现,并不是像晚上没事时,拿个强光手电到处乱照,就能把空中的飞行物全部批量击落下来。例如最早的、坦克上的反照射系统,就是本体坦克上有一套非常精密也非常敏感的感应系统,一旦有对手的激光束照射本方坦克,那么就立即瞬间开启反照射程序:会先发射一束人眼看不到的、相对微弱的激光扫描束,当在毫秒级的短时间内精确定位到对手发射激光束的位置后,会立即自动发射一束精确返照射的强激光束,让对手的观察手直接致盲!甚至连对方发射激光束系统的硬件也当即毁伤!这还仅仅是20多年前的技术;

图片

神秘大国的激光武器实用化的综合水平早就走得更远。很多人问在随时波浪起伏的舰船上,舰载大功率激光炮是如何精确瞄准并且精确命中的?这就需要极为精密的陀螺稳定系统。而传统的机械陀螺很难达到如此高的精度,必须依靠最顶级的激光陀螺。而神秘大国的激光陀螺的综合水平在全球同样登峰造极。15E空空导弹在507空战中能够弹无虚发,像拍苍蝇一样的把阵风与苏30MKI批量拍下来,除了顶级的双模双脉冲技术导致的超远射程之外,极度精巧的激光陀螺与激光近炸引信,可以占据另外50%的功劳。因此陆基激光器与海基激光炮连续射击还能持续性的百步穿杨,超级先进的激光陀螺稳定系统缺一不可。因此激光武器特别能打,单纯靠激光自身威力大仅仅是一个前提,工业配套的整体强大必不可少!

图片

第4大原因可能才是最为关键。激光从原理上来说,都是特殊物质短时间内受到强大电激励而发出的特殊强光!西方国家的激光器很难武器化,或者即使勉强武器化也性能严重不达标,很大一个根源是无法解决电激励的电源问题。总不能把激光器永远部署在大型电站旁边吧。不论是陆基激光、车载激光还是舰载激光,甚至是飞机上的机载激光,激光器都需要移动作战,此时都无法拖着高压电缆运动。原则上只能依靠电池。老式科幻片,珊瑚岛上的亖光的剧情核心,敌我双方争夺的关键,也不是激光炮本身而是特殊的原子电池。可见各大国很早就认识到,可移动超高能的电池系统,才是激光顺利武器化的根本。为此超级大国在747大型激光战机上,甚至不惜拿出机舱内100吨以上的有效载荷,

图片

专门安排笨重且有毒的电池系统。但最终仍以电激励强度不达标而彻底失败。100吨级的传统电池组都解决不了电源问题。那么除了有效吨位容量更大的舰艇之外,车载与机载激光基本都不用想了。而神秘大国却另辟蹊径,通过研发超高容量的特殊电容,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只有几吨级的高机动性供电系统,激发出不亚于巨型核电站的、数百万千瓦级的瞬间供电功率,一步到位的彻底解决了高能激光武器的电激励来源;同时期内,把高能电磁炮与电磁弹射系统的供电问题也一并解决了。这都要感谢武安护国电磁显圣真君的横空出世!